【论文摘要】目的 探讨畲族人群体重指数、腰围与血压、血糖的相关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我市畲族人群4183人,测身高、体重、腰围、血压、血糖,并计算BMI;按中国肥胖标准分别以BMI及WC分组,对各组空腹及餐后血糖、收缩压、舒张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畲族人群中:(1) 女性超重、肥胖及中心性肥胖人数均显著高于男性;(2)超重、肥胖及中心性肥胖者血糖、血压水平较正常组在不同程度上升高;(3) 相关分析显示,男性BMI及WC与FPG、SBP、DBP呈正相关,女性BMI及WC与血压、血糖均呈正相关。结论 畲族人群超重及肥胖影响血压、血糖,积极控制BMI、WC,对降低相关慢性病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体重指数,腰围,血压,血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体力活动减少及膳食结构的不合理,超重与肥胖人群日益增多,已成为重要的世界性健康问题[1]。研究显示:肥胖与许多慢性病密切相关,常与高血糖、高血压、血脂代谢紊乱等同时出现。目前流行病学调查常用于衡量整体肥胖的指标是体重指数(BMI),衡量腹部脂肪堆积的指标是腰围(WC)。本研究通过BMI及WC测定,旨在探讨我市畲族人群超重、肥胖与血糖、血压的关系,以期为该人群超重、肥胖的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随机整群抽取宁德市畲族人群研究人数4183例,年龄19~87岁,平均48.6±12.3岁;男1750例,女2433例,将其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1.2方法
(1)所有研究对象进行相关体检:测量身高、体重时,脱鞋、帽,只穿单衣裤,并计算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2);测量腰围时,取站立位,在肋弓最下缘和骼骨上缘之间的中点水平;测量血压采用水银柱血压计,坐位测量收缩压(SBP)、舒张压(DBP)。(2)实验室检测:检测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小时血糖(2hPG),由我院检验科专门人员完成。(3)分组:按中国肥胖工作组对我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的分类标准的建议[2],BMI男女标准一致,各分为三组:①正常组BMI <24 kg/m2 ,②超重组BMI≥24- <28 kg/m2,③肥胖组BMI≥28 kg/m2。男女按WC各分两组:男性正常组WC≤85cm,中心性肥胖组WC>85cm;女性正常组WC≤80cm,中心性型肥胖组WC>80cm。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l7.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 表示。两组间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ANOVA检验。因素间相关分析用Pearson相关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畲族人群中超重、肥胖状况
4183例研究对象中,BMI正常者2844例,占68.0%;超重者1080例,占25.8%;肥胖者259例,占6.2%;而WC正常者2980例,占71.2%;中心性肥胖者1203例,占28.8%。其中有22.8%男性、28.0%女性超重;男女性肥胖患病率分别为4.7%和7.3%;以WC衡量中心性肥胖,本研究中有19.7%男性和35.3%女性达到标准。男女性对比显示,超重、肥胖及中心性肥胖人数,女性均显著高于男性(P<0.05)。
2.2 男性不同BMI、WC水平与血压、血糖的关系
方差分析及组间两两比较显示,畲族男性人群中,不论以BMI还是WC分组,各组年龄均无差别。超重及肥胖组与正常组比较,在空腹血糖、收缩压、舒张压方面,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肥胖组与超重组比较,除空腹血糖高于超重组外,血压及餐后2小时血糖无统计学差异。以WC分组看男性的中心性肥胖情况:与正常组比较,空腹及餐后血糖、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升高(P<0.05)。同时可以看到,平均收缩压在肥胖组及中心性肥胖组均达到临界高血压状态,分别为140.9±17.6、141.3±20.7mmHg。
2.3 女性不同BMI、WC水平与血压、血糖的关系
畲族女性人群中,超重、肥胖及中心性肥胖人数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超重及肥胖组与正常组比较,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肥胖组与超重组比较,肥胖组收缩及舒张压显著高于超重组,而血糖两组间无差异。女性中心性肥胖组的血糖、血压情况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平均收缩压在肥胖组及中心性肥胖组亦超过了140mmHg;同时还发现超重、肥胖及中心性肥胖组的2hPG均值已处于糖耐量异常水平,分别为7.83±2.62、8.04±2.18、7.95±2.64mmol/L。
2.4 肥胖与血糖、血压的相关性分析
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BMI及WC与血糖、血压相关性:BMI与WC呈显著的正相关,有良好的诊断一致性,男女相关系数分别为0.754和0.759(P<0.01)。男性BMI及WC与FPG、SBP、DBP呈正相关,与2hPG无明显相关;女性BMI及WC与血压、血糖均呈正相关。
3 讨论
肥胖是21世纪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肥胖已成为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受到医学界的普遍关注。衡量人体肥胖常用指标有体重指数(BMI)、腰围(WC),二者之间联合可以更好地判断肥胖的程度,预测与多种相关慢性疾病的关系。
不同地域人群有其独特的生理特性,出现肥胖及超重情况也不相同。本研究显示,畲族人群超重率25.8%、肥胖率为6.2%、中心性肥胖率28.8%,有别于各地区流调结果。其中超重、肥胖以及中心性肥胖患病率均显示女性高于男性,且肥胖人群多为绝经后女性,这与全国大多研究结果一致[3],主要原因考虑与女性体力活动少及绝经后雌激素减少有关。
本研究发现,畲族人群男女性收缩压、舒张压与BMI、WC均有明显的正相关性,血压水平随着BMI或WC的增加,血压水平呈增加趋势,尤其在肥胖及中心性肥胖组,血压均值已达到临界高血压状态。研究发现,BMI≥24kg/m2的患者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较正常体重者高3-4倍;中心性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率在高BMI基础上更一定程度上升高。
同时,肥胖也被公认为糖尿病危险因素。本研究提示,畲族男、女性人群血糖水平一定程度上与BMI和WC相关联,尤其是餐后2小时血糖;在BMI≥24kg/m2起始,其均值已处于糖耐量异常水平,提示血糖与肥胖有明显的相关性。国内外研究均显示,BMI、WC作为肥胖的筛查工具,是糖尿病及糖耐量异常良好的预测指标[4]。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各地区包括我市畲族人群超重和肥胖率明显升高;同时,与肥胖有关的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等伴随疾病也呈明显增加的趋势。因此,有效预防和控制超重和肥胖,对降低人群慢性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McLellan F. Obesity rising to alarming levels around the world. Lancet, 2002, 359(9315): 1412.
[2]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数据汇总分析协作组.我国成人体重指数和腹围对相关疾病危险因素异常的预测价值:适宜体重指数和腹围切点的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23(1):5-10.
[3]王陇德.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之一-2002综合报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4]Gonza,lez EL, Johansson S, et a1. Trends in the prevalence and incidence of diabetes in the UK. J Epidemiol Community Health, 2009, 63(9):332-336.
1、最快当天审稿 最快30天出刊
易品期刊网合作杂志社多达400家,独家内部绿色通道帮您快速发表(部分刊物可加急)! 合作期刊列表
2、100%推荐正刊 职称评审保证可用
易品期刊网所推荐刊物均为正刊,绝不推荐假刊、增刊、副刊。刊物可用于职称评审! 如何鉴别真伪期刊?
都是国家承认、正规、合法、双刊号期刊,中国期刊网:http://www.cnki.net 可查询,并全文收录。
3、八年超过1万成功案例
易品期刊网站专业从事论文发表服务8年,超过1万的成功案例! 更多成功案例
4、发表不成功100%全额退款保证
易品期刊网的成功录用率在业内一直遥遥领先,对于核心期刊的审稿严格,若未能发表,全额退款! 查看退款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