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张娜(1977—),女,河北无极人,硕士,北京物资学院外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跨文化交际。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一部集视觉欣赏与思想深度于一身的剧情影片。故事的结构相互映照,叙事穿插多变,表达含蓄隐晦,到处充满着隐喻,这都增加了对影片理解的难度。其中三个主要的象征符号的运用,对影片的主题表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解析它们蕴涵的丰富的象征意义,有利于加深读者对影片表达意图的把握,增强对影片表达魅力的欣赏水平。
一、少年派的昵称
少年派的原名叫PiscineMolitor,但因这个名字发音与pissing(小便)相似,派经常遭到同学的取笑。于是派执著地在每次课上重申自己的昵称为“Pi”,甚至天才般地背写了四大黑板的圆周率“π”,最终这个名字得到了大家的认可。π的近似数值是22/7,在影片中少年派与一只老虎一起漂流了227天,这不是巧合,“Pi”这一昵称与之有着某种特定联系,被赋予了特殊的使命。
π作为圆周率,小数点后无限延伸,不遵循任何规律;作为无理数,历史上它引起了“第一次数学危机”,与理性和秩序相对立。而少年派,从小就接受了母亲的宗教启蒙,甚至信仰印度教、基督教、天主教三种宗教,充满了对诸神的崇拜和感性。而派的父亲由于幼时患有小儿麻痹,拯救他的不是上帝而是西医,就此认为宗教是欺骗性的故事和美丽的谎言,他的认识代表着人性中理性的一面。虽然父亲教导他不能盲目接受一切,要学会理性思考,他却毅然提出要接受洗礼,这是少年派的本性使然,毕竟就像派的母亲所说,“科学能教会我们外面的世界,但不是内心”。少年派更关注的是自己的内心,他主动遵从了内心的渴求,本能地反抗理性教化。
少年派感性地认为能从动物的眼睛里发现灵魂,他手拿着一块肉伸向老虎,却“及时”地被父亲阻止。随后父亲以“羊入虎口”这一血淋淋的现实告诉他,从老虎的眼睛里只能看到自己的倒影,没有其他。这惨烈的一课给少年派的心理造成了重大的打击,从此一切都变了,世界也失去了它的一些魅力。他觉得“学校令人讨厌,只有事实、分数和法语,单词和公式无尽头,就像那非理性的昵称”。虽然经历过生死考验的派成年后也承认父亲是对的,但他仍是相信他在孟加拉虎理查德·帕克的眼睛里看到了比他的倒影更多的东西。无论是少年派还是成年派,心中一直充满着对秩序、对理性的挑战,表达了一种内心的渴望和原始的本能。
另外,派的昵称也像无理数π一样,代表着永远没有结束,没有一个彻底的告别。经历过“羊入虎口”这一现实与秩序教育后的少年派在烦躁不安中长大,内心却在不停地寻找能给他的生活带来意义的东西。这时他遇到了跳舞的少女阿曼蒂,并在移民前和阿曼蒂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但成年派在回忆那一段时却说“很有趣的是,我记得我们在一起的最后一天的所有一切,但是不记得说再见了”,派以这种方式“本能”地规避了跟心爱的人分离所带来的精神上的苦楚与失落。而当派与老虎在漫长的漂流之旅中从敌对斗争到相持共存再到相偎相伴,终于漂到墨西哥一处海滩时,老虎跳下船头却也不回地走进了丛林中。派获救后哭得像个孩子,不是因为他对自己历经磨难却生存下来而激动,而是因为老虎理查德·帕克如此随便地离开了他。这只激起他求生意志的可怕猛兽,并没有像他想象的那样以某种方式结束他们之间的关系,而是永远从他的生活中消失了,没有任何留恋。成年派总结说:“我猜,人生到头来就是不断地放下,但遗憾的是,我们却来不及好好道别。”派永远地离开了阿曼蒂,永远地离开了他的父母和兄长,也永远地离开了和他一同经历漫长漂流的理查德·帕克,却都没有好好的道别,就像他的绰号是个无尽的小数点一样,派未能把每件事情都做个妥当的了结,而是将它们永远地埋在内心深处。
二、老虎
老虎是这部影片的核心,它的象征意义决定了整部电影的主题表达。由于影片中第一个故事是第二个故事的隐喻,因而第一个故事中的幸存者少年派和老虎共同代表着第二个故事中的派。换句话说,老虎这个虚构的角色代表着派身上的某一部分或某一特性。但正是由于它的出现,以具体的形象凸显了这一特性,我们才能更加清晰地看清少年派乃至整个人类身上触摸不到的那一部分,那就是人类内心深处最原始的本能,是野性的冲动。正如梁漱溟老先生所说,“人类虽从动物式本能解放出来,但人仍自有其本能,只不像动物本能那样机械性顽强、牢固、紧迫、直率耳”。(梁漱溟,2005)派的整个人格在第一个故事中由此分裂,分裂成了代表人性的派与代表原始本性的老虎。
老虎的名字就能给我们提供一些信息。如同派有两个名字,影片中的孟加拉虎也有两个名字。一个叫理查德·帕克的人发现它的时候它正在河边喝水,于是给他起名“Thirsty”。不料送到动物园时工作人员弄反了这两个名字,于是这只老虎此后一直被叫做“理查德·帕克”。这两个名字均有所指。影片中开头部分就埋下了伏笔,少年派跟哥哥打赌去教堂喝水,神父问他:“Youmustbethirsty”,派回答:yes。这句双关语初步预示着老虎其实就是派的化身。而理查德·帕克这个名字是原著作者刻意选择的,因为这个名字既是爱伦坡1838年发表的小说中沉船事件的遇难者,又是1884年英国震惊世界的海难食人案的遇难者,巧合的是这两个名叫理查德·帕克的人都惨遭其余幸存者分食。之后这个名字经常与海难、食人的事件联系在一起。这部同样涉及海难的影片中再一次出现了这个名字,则暗指少年派的逃生可能包裹着一个血腥残忍的“人吃人”故事。不同的是,影片中的理查德·帕克作为少年派的化身,不是被食者,而是食人者。
影片中少年派与老虎的第一次接触就是父亲用“羊入虎口”来教育派的那次,父亲告诫他,老虎不是人类的朋友。从此老虎在派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认识到了动物世界里“弱肉强食”的森林法则。当海难发生后,少年派与斑马、鬣狗、大猩猩逃上了惟一的一艘救生船,他却亲眼目睹了鬣狗吃食受伤的斑马,又咬死了大猩猩,即厨子吃掉受伤的水手,又杀死了派的母亲。人类间的“弱肉强食”击垮了派的道德底线,母亲的受害让他内心被彻底激怒,信仰三种宗教的派大声叫喊着:“Comeon!Comeon!”心中的那只猛虎一跃而起,少年派杀掉了道德败坏的厨子。显然,理查德·帕克这只孟加拉虎指代的是在人类的内心里深深隐藏的野性。正如恩格斯所说,“人来源于动物界这一事实已经决定人永远不能完全摆脱兽性,所以问题永远只能在于摆脱得多些或少些,在于兽性或人性的程度上的差异”。(郭宝宏,2008)
少年派与老虎争斗的过程,就是他自己的人性与原始本性争斗的过程,两者的势力此消彼长。在凶险危急的环境中,人的原始本性会本能暴露,而在这强大的本能驱使下,即使最不可触碰的道德禁忌也会被突破。就像派所说,“饥饿能改变一切,即使你以为你了解自己”,因而派杀了人,甚至吃了人肉。但随后人性的忏悔又不断地跟野性进行较量,直到这无止境地争斗让派开始反思,“如果我们将要一起生活,我们必须学会沟通”。于是,派开始驯化老虎,也开始容忍内心的原始本能的存在。正如派所说,“我怕它使我警觉,照顾他给了我生活的目标”,派与老虎和平共处的日子里甚至感受到了很多的快乐。一场暴风雨来袭,派在喊老虎出来看神迹时,老虎却吓得瑟瑟发抖,野性必然是无法正视神性的。最后船漂到墨西哥海岸,派即将回到人类社会时,老虎却头也不回地走入了丛林,就这样原始野性在人类世界里很自然地归隐到了内心的深处,没有告别,也没有任何留恋。
三、漂流历程
如果说老虎代表的是原始野性,是派自身分化出来的另一个派,那么第一个故事中派和老虎一起经历的奇幻漂流历程象征的就是派的人性与野性博弈的过程,是派与内心的另一个自己博弈的过程。
第一个故事看上去曲折但明亮,充满了想象力和奇迹;第二个故事则直接、黑暗,令人不敢正视。然而对比两个故事就会发现事情远非是第二个故事中的杀人事件这么简单。第二个故事的简短陈述虽道出了一个真相:性格残暴的法国厨子吃食了受伤的水手,又杀死了派的母亲,忍无可忍的派出手杀死了厨子,但漂流的历程更多描述的是杀人之后发生的事情,这才是电影想要表达的核心。第一个故事中,当老虎咬死鬣狗后,船舱里有斑马、大猩猩和鬣狗的尸体,奇怪的是,很快这些尸体全都消失了,全都被老虎吃掉了。投射到现实层面,为母复仇而杀了厨师的派在漂流的历程中继续面临着生死考验,暴风雨的袭击、鲨鱼的威胁、食物和淡水的缺乏,不断地在摧毁派的道德底线。原始的生存欲望一旦被激发就不可收拾,迫于生存,派不得不理性地面对。于是面临饥饿的派不仅吃掉了水手的剩余部分和厨师,最后把目光投向了自己母亲的尸体。由此,通过两个故事间的隐喻,我们了解了漂流历程中的真相。
但一部好电影一定是超越了浅层故事,抵达到人类内心深处最原始的情感状态。影片用大量的画面,形象化地刻画了派与内心的野性一起走过的心路历程,其波涛汹涌、其复杂交织,如同茫茫大海上的凶险境况。对当时的派来说,杀人、食母固然恐怖,但更恐怖的是生存的渺茫、心灵的孤独以及希望的逐步丧失。为了增加求生的机会,派不仅以尸体为食,还要靠一种信念给自己以精神力量,更需要一种借口和理由摆脱灵魂的折磨与枷锁。毕竟,“仅次于死亡,孤独禁闭是人类最为严厉的惩罚。人类的身体和心灵都不适应孤独的生活。缺少同伴,人类就会产生绝望消沉的情绪,健康状况也会恶化”。(弗朗斯,2007)于是,派需要一个假想的同伴来填充自己孤独的心灵,他开始与自身的原始欲望为伴,把它当做一个让他警觉、需要他照顾的患难“朋友”。正因如此,派与自身的原始本能在经历了搏斗、相持、相依几个阶段后,他活了下来。
与老虎一起的漂流历程,是派不断战胜大自然带来的种种灾难的历程,更是派内心的人性与兽性较量博弈的心路历程。在这一历程中,派对人类兽性存在的态度经历了从恐惧排斥到容忍又到接纳的过程,代表了人类对自身认知的不断深入和成长。
四、结语
影片中少年派的昵称、老虎以及漂流历程这三个象征符号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影片的内容,还会帮助我们领会影片所传达的艺术魅力,引发我们深层次的思考。除了这三个核心的象征符号的运用,影片中还有很多叙事要素(如莲花、食人岛等)都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这些象征符号相辅相依,内涵丰富,不同知识背景的人会做出不同的解读,体现着作品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弗朗斯·德·瓦尔.人类的猿性[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
[2]郭宝宏.论人的需要[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3]梁漱溟.人心与人生[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
1、最快当天审稿 最快30天出刊
易品期刊网合作杂志社多达400家,独家内部绿色通道帮您快速发表(部分刊物可加急)! 合作期刊列表
2、100%推荐正刊 职称评审保证可用
易品期刊网所推荐刊物均为正刊,绝不推荐假刊、增刊、副刊。刊物可用于职称评审! 如何鉴别真伪期刊?
都是国家承认、正规、合法、双刊号期刊,中国期刊网:http://www.cnki.net 可查询,并全文收录。
3、八年超过1万成功案例
易品期刊网站专业从事论文发表服务8年,超过1万的成功案例! 更多成功案例
4、发表不成功100%全额退款保证
易品期刊网的成功录用率在业内一直遥遥领先,对于核心期刊的审稿严格,若未能发表,全额退款! 查看退款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