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免费论文下载 > 科学技术 >
论文服务

关于曲式分析中“复乐段“的几点思考

时间:2013-07-03来源:易品网 点击:

论文摘要:复乐段是音乐作品中较常见的一种特殊类型乐段,不同的曲式教程对此种结构都会有各自的定义。比起一些大型曲式,复乐段只是小型结构,但在分析时却也具有一定的模糊性。笔者对复乐段进行简要的归纳与阐述,以期方便初学者借鉴和甄别。

关键词:复乐段 复乐段特征 复乐段类型 近似结构

一、引言
  复乐段(又称之为“复合乐段”)是音乐作品中较常见的一种特殊类型乐段,不同的曲式教程对此种结构都会有各自的定义,这些定义和看法不尽相同,且在具体界定并进行例举论述时还常常会有较大差异,这就使得在实际作品分析的过程中,采用不同理论体系教材的学习者面对同一个作品,分析出的结果也可能会出现明显差别。笔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复乐段进行简要的归纳与阐述,希望能方便初学者借鉴和甄别,以期专家、同行们的讨论和指正。

二、复乐段的特征
  关于复乐段,茅原与庄曜先生共同编著的《曲式与作品分析》一书中曾对其有这样的论述:“复乐段指乐段陈述后再做一次变化陈述的结构,前后两个乐段的开始处相同或相似即构成平行关系,这就是复乐段的基本特征。”且下文提到判断复乐段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一、乐段陈述后再做一次变化陈述,二、两次陈述之间开始处相同或相似,后续部分不同或不似。”钱仁平与钱亦平所著的《音乐作品分析教程》一书中定义为:“复乐段是复合结构的乐段,有两个相互呼应的单乐段构成,复乐段的形式产生于单乐段的变奏式重复。”总结来看,两本著作中都认为复乐段的典型要素为:必须是有两个乐段,第二个乐段和第一个乐段的头部要相似,段尾需变化且要有呼应关系。根据这样的特征,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复乐段进行分类。

三、 复乐段的分类
  (一)根据两段终止式的和弦来分类
  1.可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守调复乐段,这类情况最多见。
  (1)守调复乐段中最常见的是收拢型复乐段,即第一段落音呈开放式,复乐段落音呈收拢式。
  如肖邦《F大调玛祖卡》(作品68之3)的前16小节(钱著例举)。此部分每句为4小节,前8小节为一个乐段,第8小节的落音为F大调属和弦,16小节落音为F大调主和弦,两落音形成了属到主的呼应关系,形成了完满的终止。
  (2)与收拢型复乐段相对,称之为开放型复乐段,复乐段以开放式结束。
  如柴可夫斯基《胡桃夹子之进行曲》主题,前8小节为第一乐段,后面为复乐段。第一段以G大调的属和弦作为结束,复乐段的调性也为G大调,直至到末尾出现了(E(等音为(D)这个变化音,为这个音所配置的和弦是G大调里的V/III和弦,作为共同和弦等于其关系小调里的V级和弦,以至后面转至了e小调,且复乐段之后的新段落头出现了e小调的I级。我们可以看出第一乐段与复乐段的落音均为开放式,为作品造成较大的悬念和动力。因为这个和弦作为共同和弦,有离开G大调的“嫌疑”,这个例子也具有下面所提第二种情况的一些特证。
  2.第二种情况则是转调复乐段。前段与后段落音的呼应关系种类便拓宽了。下例是原调主和弦与转调后新调主和弦的呼应关系。(在高为杰与陈丹布先生的《曲式分析基础教程》中例举)
  例1:
  此例前8小节为第一段,后8小节为复乐段,第一段的结束音为c小调的主和弦,这是个具有稳定性的收拢性终止。复乐段从原调开始,结束音转到了(E大调的主和弦上。
  (二)根据复乐段的数量来分类
  出现了不止一个复乐段,这种情况不太多见。在诸多曲式教程中都有提及,如“三重乐段”,“多重乐段”,“复复乐段”,“四重乐段”等。因在实际作品中的运用较少,故在此不做详细分析。
  (三)根据复乐段的材料来分类
  有些专家学者根据复乐段的材料把复乐段分为平行式复乐段与对比性复乐段两类。但笔者认为对比性复乐段一说较难成立,会与其他近似曲式如派生中部的单二部曲式,起承转合的四句式单乐段相互混淆,故在此不予评述。
  例2:瓦格纳歌剧《汤豪舍》序曲开头部分主题(在钱著中例举):
  上例在钱著中被归类为对比式的复乐段。笔者认为此例是四句式起承转合的单乐段。前4小节为第一句,5至8小节为第二句,采用变化模进的手法,作为对第一句的承接;9至12小节为转句,正如钱著对起承转合四句乐段中所的描述一样,这一句分裂为排比的垛句,借以加深和扩大转折的功能。13小节的开头由B上升四度到E,正是与开头主题动机相同,15、16两小节又是第三句二度的再现,故第四句有“合”的功效。若画出图示,用aa’bab来表示更为贴切。

四、 复乐段与近似曲式结构的区别
  虽大致了解了复乐段的特征和分类,但在实际分析中,还是会出现与近似曲式结构相混淆的情况。
  (一)复乐段与单二部曲式
  因排除了对比材料的复乐段,单二部与复乐段的区别就划清了界限。判断第二个段落为A’还是B,就在于看它的材料有无对比性。若是出现了与第一段相同的材料便可定为复乐段,若是出现了新材料,无论是派生的对比还是真正的对比,无非就是对比性的多和少的问题。在笔者看来,复乐段与第一段更多的体现了统一性,而单二部的第二段与第一段体现出更多的对比性。
  (二)复乐段与平行乐段
  1.复乐段与两句的平行乐段
  例3:瓦格纳《婚礼进行曲》的主题:
  上例前20小节为一个段落,1至4小节为引子,5到12小节为第一句a,13小节开始为第二句a’,此段落为收拢性质的平行乐段。但是曾经有人提出,为什么不能把5到12小节看成是两句的A乐段,下面的成为A’复乐段呢?这个问题出在了乐段和乐句的划分上。第5小节的动机为四度,第7小节为此动机的变化发展,音乐到了这里还没有停止的意思,不能成为一句(虽然这里有个V级到I级的进行,但在这里没有终止的感觉,这个正格进行是因为主题动机里属音到主音的进行而与之相呼应的),直到第九小节继续承袭了4度动机用了4小节才把话讲完。这8小节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所以是乐句而不能形成乐段,自然也够不成复乐段的条件了。
    再如歌曲《小草》,曾经有人认为前16小节构成了复乐段,而笔者认为它应是一个8+8的两句平行乐段。结合词来看,“没有花香,没有树高”不能说明什么明确的意思,只有出现了后面的“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时,才有了主谓宾结构,并且在此也出现了分号。从旋律上看,第3、4小节没有停止的意思,第5小节开始的旋律正是主题动机同音反复的承接。所以应把前8小节分为一个乐句而不是一个乐段。
  实际作品中的2句平行乐段在分析中很容易与复乐段混淆,须从多方面入手,结合动机发展、旋律的感觉、还应结合歌词等等方面综合看待。
  2.复乐段与4句的平行乐段
  复乐段与4句的起承转合乐段和对比乐段很好区分,关键在于第三句转折的对比性。但常常与平行乐段存在区分的难度。4句的平行乐段中有两种类型最具有强烈的“干扰性”。
  (1)a+a(+a(+a(式的4句平行乐段:
  如肖邦《钢琴奏鸣曲》(op28)的第七首,整个作品为四句的平行乐段,此曲材料一致,图示应为a+a(+a(+a(式的结构。每句里都由两个乐节构成。根据它旋律的走向以及落音的安排,作品的统一性发挥到极致。它是句句环环相扣,一气呵成的,不能把前8小节分割成为第一乐段。
  再如肖邦《黑键练习曲》,它是a+a(+a+a(的结构,但却是由前8小节的第一乐段与后面8小节的复乐段组成的。这与前例的不同的关键点就在于是不是一气呵成。前例是以两小节为单位,两小节问两小节答,当中并无喘息。而在这个例子中,第八小节下方有一个明显的pocorall的标记,作曲家显然希望在此能够做短暂的停留,以此来区分前后两段。
  (2)a+b+a+b式的4句平行乐段:
  如比才《卡门序曲》前16小节,它为方整性的四句平行乐段。前4小节为第一句(a句);第二句5至8小节为第一句的变化模进(b句),它与第一句虽有不同,但并不是新材料的对比,而是派生性质的对比。每一句落音的长颤音处理把下一句的句头与上句句尾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呈一气呵成之势,且第4句结束处有反复记号,表明是一个段落。
  与此例不同,上文提到的《胡桃夹子进行曲》不是四句式结构。在《卡门》中,b句的节奏源于a句,b句是a句的变化模进,与a句形成派生性对比。柴氏的b句材料本不是源于第一句,是真正意义上的对比,所以前两句就可以独立构成一个段落。
  3.复乐段与乐段反复
  复乐段只是与第一乐段相似,而乐段反复是与之相同。但若遇见直接打上反复记号的乐段和原样反复的情况下,是很易判断为乐段反复的,图示上可标记为||:A:||。但若遇到一些变化反复,||:A:||这样的标记难以表述清楚。
  如格里格《挪威舞曲》op.35No.2的前24小节,它为两个乐段,前12小节为第一段,是不方整收拢型乐段。13小节开始,旋律保持不变,但旋律至高音区加厚了一个八度,且左右低音层加厚并做了一些琶音的变化。后段应是前段的变化重复。实际分析中,常被误认为13至24小节为复乐段,这显然不合理。后段虽具备复乐段与前段的变化重复特征,但这种变化在段尾落音上并无体现,故此例不能被认定为复乐段。图示标记中,因后段是变化重复,不能简单地用||:A:||表示,所以还是要用A’与前段加以区分,但应对乐段属性进行说明。
  这样,从图示中就可很明白的看出来,第二个段落不是复乐段,但也与上一段落有不同。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贝多芬《悲怆奏鸣曲》第二乐章的主题,第一段落与第二段落的区别仅在音区上;格里格《摇篮曲》前两个段落的区别仅在力度上;肖邦《夜曲》Op.55,No.1主题的前两个段落的区别仅在装饰音变化上等等。
  此外,有反复跳越记号(俗称“第一房子”、“第二房子”)就分析成复乐段,这是不正确的。不是所有使用反复跳越记号的乐段都是复乐段,且复乐段不一定非要使用这种反复记号记谱的。这只是记谱方式上的差异,不能成为判断曲式结构的主要依据。作品应从本质特征入手进行全面分析,切忌片面。

五、 结语
  本文围绕复乐段的特征、类型以及和其他近似结构的比较进行了简单探讨,比起一些大型曲式,复乐段只是小型结构,但分析时却也具一定的模糊性。希望通过此文能方便初学者较快理解和掌握其结构内涵,增强辨析能力。

参考文献
  [1]茅原,庄曜.曲式与作品分析(上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2]钱仁康,钱亦平.音乐作品分析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3]王自东.复乐段概念辨析[J]发表于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0,(03).
  [4]石小涛.论复乐段的基本结构及其他类型[J].发表于  音乐探索,2007,(z1).
  [5]林贵雄.曲式分析中“段结构”的判断误区与辨别[J].发表于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0,(04).
  作者简介:任薇(1983,4.20--),女,江苏省南京市,硕士研究生,职称:助教, 现为南京艺术学院流行音乐学院基础部教师。研究方向:作曲与作曲理论技术。

  • 认准易品期刊网

1、最快当天审稿 最快30天出刊

易品期刊网合作杂志社多达400家,独家内部绿色通道帮您快速发表(部分刊物可加急)! 合作期刊列表


2、100%推荐正刊 职称评审保证可用

易品期刊网所推荐刊物均为正刊,绝不推荐假刊、增刊、副刊。刊物可用于职称评审! 如何鉴别真伪期刊?

都是国家承认、正规、合法、双刊号期刊,中国期刊网:http://www.cnki.net 可查询,并全文收录。


3、八年超过1万成功案例

易品期刊网站专业从事论文发表服务8年,超过1万的成功案例! 更多成功案例


4、发表不成功100%全额退款保证

易品期刊网的成功录用率在业内一直遥遥领先,对于核心期刊的审稿严格,若未能发表,全额退款! 查看退款证明

特色服务
杂志社内部绿色审稿通道,快速发表论文
发表流程
论文发表流程
专题推荐